close

看了電影<梅蘭芳>之後,對這位中國京劇藝術家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
雖說早聽過梅蘭芳的大名,但畢竟和生活相差太遠,他的作品、他的故事、他的容貌和性格,完全是陌生的。電影<梅蘭芳>中華麗而優美的扮相吸引了我的注意,或許本身對京劇藝術也有這麼一點感興趣,當我在紀伊國書店隨手翻開李伶伶所著作的<梅蘭芳的藝術和情感>,一邊咒罵著如豆般密密麻麻的文字內容,一邊卻也被書中的描述所吸引。花了好多天,終於把這本字小如豆卻又厚達三百多頁的論文式傳記讀完了!

李伶伶是研究梅蘭芳的專家,從他著作的這本<梅蘭芳的藝術和情感>,就可得知他研究梅蘭芳的生平、藝術、性格、甚至可以擴展到整個京劇的沿革、背景、流派、發展等等,相當的專業。新聞上說,看了陳凱歌的<梅蘭芳>之後,李伶伶表示,劇中的故事情節大多是杜撰的,而和真實的梅蘭芳也相去甚遠。
例如電影中所描述的,畹華(梅蘭芳本名梅瀾,字 畹華)和他的十三爺爺打對台,來看看座兒們(觀眾)究竟比較愛看誰。劇中的十三爺爺是以當時有伶界大王稱號的譚鑫培為原型所塑造出來的人物。譚鑫培和梅蘭芳情同祖孫,梅蘭芳並沒有刻意和譚鑫培打對台,那是當時戲院老闆搞的噱頭,梅蘭芳事後得知對譚鑫培相當過意不去;後來某次出遊遇見了譚鑫培,知道他並沒怪罪自己的意思,才稍微安了心。完全沒有像劇中所描述,梅蘭芳和十三爺爺打對台,最後十三爺爺被氣死這樣的事情。
又,關於梅蘭芳和孟小冬轟動一時的梅夢戀,事實上並不像電影劇情中唯美而短暫。梅蘭芳和孟小冬是有結婚的,並且同居了四年。只是當時已入民國,法律規定一夫一妻制,男人只可以納妾但不得重婚。所以梅蘭芳終究是沒能給孟小冬一個名分,也有因此導致日後分手之說。
再者,就是劇中戲份相當吃重的邱如白,這個人物的原型是輔佐梅蘭芳多年的齊如山。真實的齊如山陪伴梅蘭芳多年,為他編寫了許多新戲劇本是真,但是他沒那麼大的控制慾,甚至策劃殺害孟小冬,而梅蘭芳身邊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梅蘭芳廣交知識份子,一路走來獲得非常多文人的支持和幫忙,才得以將中國京劇藝術發揚至海外。

雖然多處與史實不符,更為了戲劇的張力添加了許多杜撰的故事內容,但是我依然覺得電影<梅蘭芳>是部好片。它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於京劇藝術的記憶,表現了中國戲劇的亮麗璀璨,在我們這一代逐漸遺忘梅蘭芳的事蹟和他偉大的藝術時,這部片讓我們知道,中國原來有這樣一個人物,用他獨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內涵征服世界。和其他電影不同,男女主角的戀愛故事只是單純用來增加故事性的段落,這部片的焦點始終是梅蘭芳這個人,從一個沒有社會地位的戲子、到紅遍全中國、甚至讓京劇藝術風靡日本和美國,讓世界能夠看到中國文化...他的藝術和令人欽佩的氣節,相當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才會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欲罷不能的想更多了解一些梅蘭芳的生平,他的京劇故事,他的點點滴滴。就這點而言,<梅蘭芳>的確是部好片;而單純以電影的角度來看,編劇、服裝、配樂、拍攝手法、故事鋪陳等等也非常的精彩動人。

回到<梅蘭芳的藝術和情感>這本書。這本書除了講述梅蘭芳從小學藝、成名經過、創新精神、人物性格等巨細靡遺之外,它也是本很好的京劇入門書。在書中它講解了許多京劇的專門用語、各種角色、樂器等等,更連帶說明了當時的京劇情況、當紅的名角、時代背景、歷史發展等等。梅蘭芳從清末走到民國,經過八年抗戰乃至新中國;他從北京到上海,再到日本、香港、美國和蘇俄。他所到之處無不吹起一陣梅風,讓所有人驚艷和癡迷。他溫和謙善,品德高尚,抗戰時候寧願"蓄鬚"也不願為當時攻打中國的日本軍登台演出,就算犧牲八年的舞台生命也在所不惜。我在書中明嘹到為何電影只演到抗戰勝利。因為除了抗戰八年,戰後國共分裂、時局混亂,之後新中國建立,那是說話都得小心的時代更何況是對待創新藝術;就這樣,復出的梅蘭芳幾乎沒有推出任何新戲。成為政府官員的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思想也經過一番改造,除了必須完成政治任務,其餘的時間也只是不斷的重複演出過去的作品。說起來,還真是浪費了,對於這樣偉大的藝術家。所幸梅蘭芳成名得早,經典戲碼像霸王別姬、西施、洛神、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黛玉葬花等等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完成,也確立了他在京劇藝術上的地位。我其實不太明白他為何會堅持留在上海,還加入了共產黨成了政府官員,也許那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不過藝術家搞政治,終究會扼殺了自己的藝術生命,即使對他已然成就的藝術地位沒有任何影響。電影沒演到最後,是對的,因為後段故事牽扯到政治實在是太複雜了,會破壞了原本藝術帶來的美感。

這本書的字很多,內容很專業,但是卻不難讀。它像是一大長篇的論文,但是卻沒有一般對論文的印象盡是理論而枯燥乏味;從各個角度有系統的切入,佐以生動豐富的故事劇情,作者文筆極佳,甚至可以說比一些難懂的文學小說更具有親和力,推薦給和我一樣對梅蘭芳的藝術感興趣的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步璃あゆ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